「This is my Street我的街道」- 以生活出發的社區創意項目

This is my Street我的街道」– 以生活出發的社區創意項目

「This is my Street我的街道」是受文化局資助的社區藝術資助計劃之一, 自本年5月開展,經過了兩場國際設計名人講座,邀請來自香港及台灣地區的知名社區項目和品牌的經驗分享,相信大家都對社區藝術有了一定的認識,當然除此以外這個項目仍有很多很多要與大家分享。終於在本月迎來了「重頭戲」的部分,在12月30日下午4時30分假澳門設計中心地下「演嘢」舉辦開幕暨項目成果發佈會,地址:澳門製造廠巷5號。

經過本項目設計團隊近大半年的探索及製作,集合本澳多個設計領域的力量,走訪了黑沙環區不同街道,深入社區社群,與公眾對話溝通,設計出「以人為本」的社區創意項目,希望以視覺語言及針對性的設計方案為社區帶來變化和影響,幫助地方發展核心價值和個性,使項目可持續發展。

設計團隊就項目選定三個方案:

1. 土地廟特製裝置

位於望廈山公園入口由民間興建以保佑該區民居的土地廟,長期與垃圾站相鄰,並出現亂拋大型垃圾的情況。項目設計師配合土地廟的外觀特色,於挨近該廟宇的垃圾站旁安裝木製聲音裝置,以提醒抛垃圾者應自省的行為,記錄安裝裝置前後的變化;

2. 「This is my Street」視覺語言裝置

澳門設計中心作為該區文化藝術的新地標,很多居民已心生好奇。本項目於澳門設計中心門口的戶外位置,安裝系列的木製街道海報,藉向公眾展示系列海報,以設計的視覺語言與居民溝通,無聲地喚醒居民的社區意識和對社區的歸屬感;

3. 「This is my Street」項目發展及街區夕陽行業紀錄片

位於三角花園附近的舊式理髮店,見証時代的變遷,設計團隊將行業的發展故事,以及「This is my Street我的街道」整個項目一同拍攝成紀錄片,向公眾宣揚面臨失傳的手藝和傳統同時,推廣夕陽行業文化及藝術在社區計劃。

 

「This is my Street」項目由澳門設計師協會副會長思諾銘(Manuel Correia Da Silva)擔任策展人,同時邀請來自澳門設計師協會副理事長、未可視設計有限公司鄧寶誼任策展助理,以及「宅木」尹均球和蘇培智、 極思多媒體製作陳子揚和梁家權與原質東隅-蕭啟東為項目製作及設計。